执一不失,可君万物
发布日期:2015-07-31浏览:1052
敲这篇稿子,是在万米的高空。
一个封闭的环境,耳边是飞行的噪声,只适合睡觉、阅读、或者思考。
名哥就是在睡了一觉,看完大半本杂志后,开始思考今天这个话题——目标。或者说,这个题目已经思考了太久,今天只是继续。
杂志的封面文章叫做《生死海尔》,用了大量的篇幅来写这家企业如何实施它的网络化战略。2012年12月26日,张瑞敏启动了海尔第五个战略发展阶段——网络化战略阶段。这家从中国改革开放之后有名牌的那一天起就是名牌的公司,携数万员工,在进行一个新的颠覆。
媒体上,这两年风头正劲的是小米,是京东,是BAT这样的互联网企业。虽然张瑞敏早在2000年就已经提出“企业不触网就死亡”,但在诸多后进者面前,今天的海尔依然展示的是一个老大帝国的形象。可敬的,是内部永不停息的变革。有这种精神,谁知道,明天的海尔会不会是一个互联网巨头呢?
文章中,最触动名哥的是张瑞敏引用管子的一句话“执一不失,可君万物”。“一”代表目标。一个人,一家企业坚持自己的目标不放弃,那么天下万物皆可为我所用。
前面几篇文章,写的都是关于梦想。在这个世界上,失去梦想的人固然太多,然而毕竟很多人依然在梦着,走着。然而,实现的又有多少?
更多的人,也因为这无法实现,从而不再相信梦想。却未曾想到,在梦想与现实之间,需要一个怎样的阶梯。这个阶梯,当然,就是目标。
如果你是一家企业的老板,看了前面的几期文章,可能已经在编织,甚至可能已经在给团队成员描绘一个绚烂的梦想,一个激动人心的愿景,一个伟大的使命,并且,就如何实现这一切约定好了规则——你的价值理念。
但员工一定还会有疑问:老板,这一切真的能实现吗?如何实现?我抛头颅洒热血的跟你干,你不是在忽悠我吧?如果这是真的,我们该如何一步一步去实现呢?
这就是战略目标所要解决的问题。
关于战略,理论上的各种解释太多,而且,大多解释会把人弄得晕头转向,好像战略是只有专家才能说明白,才能设计的东西,好像不加一些难懂的名词在里面,就不足以显示战略的高深。在这里,我更愿意采用杰克·韦尔奇的提法:“战略不过是制定基本的规划,确立大致的方向,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位置上,然后以不屈不挠的态度改进和执行而已。”
这里的关键是,战略只是一个基本的规划,大致的方向。因为没有人可以对未来进行精确地计算。当年,我咨询公司的同事为万科制定十年发展战略规划,提出从2004年到2014年,10年时间达成1000亿销售额的目标。在当时,这个目标看起来是有些不可思议的,那时万科的营业额不过90多亿,离1000亿还太过遥远,就像从深圳到珠穆朗玛峰之巅的距离一样。然而,到2010年,万科实现了这个目标,比预计的时间提前了4年!
这就是战略目标的魅力,我们虽然无法精确地预知它——尤其当它是一个长期目标的时候——会在哪一天实现,但朝着这个方向努力,却会让我们一步一步的接近梦想。可以说,战略目标是用来回答我们的愿景,如何才能够变成现实!是我们践行使命,通往愿景的阶梯,也是最近的愿景。
战略目标的作用,可以用一个故事来说明:
三个小伙子比赛跑步,距离是10公里。第一个小伙子开始,跑了半天也看不到终点,又不敢停下来,最后累的精疲力竭,一屁股坐在地上,却不知道是否完成了任务。
第二个小伙子,被告知10公里的地方有一面红旗,看到红旗后就完成任务了。跑到6公里的时候,小伙子感觉快到了,于是开始冲刺,冲了半天,却看不到红旗。这才意识到知道冲早了,但体力已经消耗掉,导致后面的成绩很差。
第三个小伙子,不仅知道10公里外的终点有一面红旗,还知道,沿途每隔一公里就会有一个数字提示牌,提示当前距离是多少。这样,每到达一个提示牌,就会有一种成就感,这种成就感抵消了跑步带来的劳累,越跑越兴奋,并且能根据距离剩余距离的长短来合理分配自己的体力,最后,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。
如果把10公里终点的红旗比喻成企业的愿景,或者长期目标。那么每一公里的提示牌,就相当于年度目标。作为一个参照物,它的作用是提醒你的团队成员,我们目前在什么位置,是快了还是慢了,应该如何调整?
作为企业,作为老板,要有公司的目标。我们称之为战略目标。
那作为员工,作为个人呢?
如果你是一名职业经理人,或者只是一名普通的员工,你是否应该问自己,此生,我该为自己设定一个怎样的目标?
在事业上,我是建立一个自己的平台?还是加入一个平台,共同谱写一个精彩的故事?
在专业上,我是要成为一名业内顶尖的高手,还是随波逐流,在一个叫做单位的地方混着一天又一天的日子?
在财富上,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数字满足内心的安全,还是等到有一天,老无所依?
在旅程中,要走过哪些精彩的地方?还是,让自己重复三点一线的脚步?
在生活上,要给自己的父母,自己的爱人,自己的孩子一个怎样的未来?
执一不失,可君万物。
当你有一个目标的时候,上帝才知道如何去帮你。
一个封闭的环境,耳边是飞行的噪声,只适合睡觉、阅读、或者思考。
名哥就是在睡了一觉,看完大半本杂志后,开始思考今天这个话题——目标。或者说,这个题目已经思考了太久,今天只是继续。
杂志的封面文章叫做《生死海尔》,用了大量的篇幅来写这家企业如何实施它的网络化战略。2012年12月26日,张瑞敏启动了海尔第五个战略发展阶段——网络化战略阶段。这家从中国改革开放之后有名牌的那一天起就是名牌的公司,携数万员工,在进行一个新的颠覆。
媒体上,这两年风头正劲的是小米,是京东,是BAT这样的互联网企业。虽然张瑞敏早在2000年就已经提出“企业不触网就死亡”,但在诸多后进者面前,今天的海尔依然展示的是一个老大帝国的形象。可敬的,是内部永不停息的变革。有这种精神,谁知道,明天的海尔会不会是一个互联网巨头呢?
文章中,最触动名哥的是张瑞敏引用管子的一句话“执一不失,可君万物”。“一”代表目标。一个人,一家企业坚持自己的目标不放弃,那么天下万物皆可为我所用。
前面几篇文章,写的都是关于梦想。在这个世界上,失去梦想的人固然太多,然而毕竟很多人依然在梦着,走着。然而,实现的又有多少?
更多的人,也因为这无法实现,从而不再相信梦想。却未曾想到,在梦想与现实之间,需要一个怎样的阶梯。这个阶梯,当然,就是目标。
如果你是一家企业的老板,看了前面的几期文章,可能已经在编织,甚至可能已经在给团队成员描绘一个绚烂的梦想,一个激动人心的愿景,一个伟大的使命,并且,就如何实现这一切约定好了规则——你的价值理念。
但员工一定还会有疑问:老板,这一切真的能实现吗?如何实现?我抛头颅洒热血的跟你干,你不是在忽悠我吧?如果这是真的,我们该如何一步一步去实现呢?
这就是战略目标所要解决的问题。
关于战略,理论上的各种解释太多,而且,大多解释会把人弄得晕头转向,好像战略是只有专家才能说明白,才能设计的东西,好像不加一些难懂的名词在里面,就不足以显示战略的高深。在这里,我更愿意采用杰克·韦尔奇的提法:“战略不过是制定基本的规划,确立大致的方向,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位置上,然后以不屈不挠的态度改进和执行而已。”
这里的关键是,战略只是一个基本的规划,大致的方向。因为没有人可以对未来进行精确地计算。当年,我咨询公司的同事为万科制定十年发展战略规划,提出从2004年到2014年,10年时间达成1000亿销售额的目标。在当时,这个目标看起来是有些不可思议的,那时万科的营业额不过90多亿,离1000亿还太过遥远,就像从深圳到珠穆朗玛峰之巅的距离一样。然而,到2010年,万科实现了这个目标,比预计的时间提前了4年!
这就是战略目标的魅力,我们虽然无法精确地预知它——尤其当它是一个长期目标的时候——会在哪一天实现,但朝着这个方向努力,却会让我们一步一步的接近梦想。可以说,战略目标是用来回答我们的愿景,如何才能够变成现实!是我们践行使命,通往愿景的阶梯,也是最近的愿景。
战略目标的作用,可以用一个故事来说明:
三个小伙子比赛跑步,距离是10公里。第一个小伙子开始,跑了半天也看不到终点,又不敢停下来,最后累的精疲力竭,一屁股坐在地上,却不知道是否完成了任务。
第二个小伙子,被告知10公里的地方有一面红旗,看到红旗后就完成任务了。跑到6公里的时候,小伙子感觉快到了,于是开始冲刺,冲了半天,却看不到红旗。这才意识到知道冲早了,但体力已经消耗掉,导致后面的成绩很差。
第三个小伙子,不仅知道10公里外的终点有一面红旗,还知道,沿途每隔一公里就会有一个数字提示牌,提示当前距离是多少。这样,每到达一个提示牌,就会有一种成就感,这种成就感抵消了跑步带来的劳累,越跑越兴奋,并且能根据距离剩余距离的长短来合理分配自己的体力,最后,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。
如果把10公里终点的红旗比喻成企业的愿景,或者长期目标。那么每一公里的提示牌,就相当于年度目标。作为一个参照物,它的作用是提醒你的团队成员,我们目前在什么位置,是快了还是慢了,应该如何调整?
作为企业,作为老板,要有公司的目标。我们称之为战略目标。
那作为员工,作为个人呢?
如果你是一名职业经理人,或者只是一名普通的员工,你是否应该问自己,此生,我该为自己设定一个怎样的目标?
在事业上,我是建立一个自己的平台?还是加入一个平台,共同谱写一个精彩的故事?
在专业上,我是要成为一名业内顶尖的高手,还是随波逐流,在一个叫做单位的地方混着一天又一天的日子?
在财富上,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数字满足内心的安全,还是等到有一天,老无所依?
在旅程中,要走过哪些精彩的地方?还是,让自己重复三点一线的脚步?
在生活上,要给自己的父母,自己的爱人,自己的孩子一个怎样的未来?
执一不失,可君万物。
当你有一个目标的时候,上帝才知道如何去帮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