等待还是突破?等待成本和突破成本
发布日期:2015-03-11浏览:1467
近期由于做企业管理咨询,频繁的往返于天津、河北等地,在和谐号上偶有和身边陌生人交流,大家聊聊职业聊聊未来的彷徨。很多人,不仅仅是年轻人,都有个习惯是在辞旧迎新之际,总结本年度的收获,展望和规划未来或者来年的计划,无论是工作上还是生活上等等内容。不知道是否其中绝大多数人会发现,往往计划的很好,但是每年真正成就和实现的寥寥无几。甚至很多人在不停的想,不停的做着计划,却不停的告诉自己这个计划实行起来是多么的困难等等,总而言之设置的不仅仅是计划,其实是障碍和理由。自己扪心自问,自己虽然是个专业的职业规划师,难道真的自己做到了,计划就严格努力的去执行?
花时间发愁和徘徊,是等待成本。
花时间尝试和挑战,是突破成本。
举个例子:我在城际列车上遇到一个年轻的女学生,无意间谈及了职业理想,她说09年考研,并且是自己一直感兴趣的的金融专业,但是结果失败,可是意外地得到了一份银行的工作,甚是羡煞了同学和朋友。可是人的通病是容易虚荣,自己也窃喜了很久。可是,心中还是有个愿望就是想考研,但是又怕考不上,不知道今年是考还是不考?我问她,为何害怕?她怕工作影响学习,最终没考成,浪费时间;但是不考始终不安心,已经犹豫思量了半年多了。
我问她,去年每天她用在学习的时间有多少?
她说去年每天3-4个小时,学了大约3个月,考前一周又磨了下刀,强攻了一下,就差5分考上。郁闷难过了好几天。
我又问她,现在你每天思考和烦闹考研这件事情大概花你多少时间?
她说从工作开始到现在(6个月)几乎每天都在想,上班下班都想,上班其实也不那么踏实,纠结极了。
这位女生用来郁闷的时间至少是6个月,和我交流的时候,说明她的这种等待还在持续中。而去年她差几分就考过了,每天才用4小时,用了大约3个月,考前突击一周,简单计算成本,也能看得出等候的时间比突破用的时间还要长,而且是无限持续的状态。
在这个故事里面,这个人陷入一个这样的心智模式:越等待,越没有时间和信心;越没有时间和信心,就越不敢考研。这个人会在今年考研前最终放弃,在新的一年,等待的焦虑会继续消磨这个人的信心和能力,一直到她终有一天完全放弃为止。
当一个人等待与拖延的成本远远高于他真正开始行动所需要的成本,他就会慢慢陷入越等待越不敢行动的怪圈。自己吓唬自己。这个模式称为:“等死模式”。
我的一个朋友,自己创业,有一个误区无法突破,他听到这个“等死模式”之后,做了一个小小的尝试,结果一试验运气很好成功突破,建立了新的自信心。我问他是什么事情成功了,原来这几天,他一直在纠结自己是不是该给一个大客户打电话。这个客户是她的一个重要资源:如果打了,她担心人家觉得自己是刚创业的公司;如果不打,这个单子肯定就没有下文了。比这个更加纠结的是,他已经为这个事情头痛了一星期,开始失眠,和家人开始莫名的发脾气,面对客户越来越没有信心了。
与其在等死模式中消耗自己的心力与体力,还不如去试一试!他克服恐惧心理,勇敢地拨通电话,结果是惊喜地听到对面的客户爽快地答应自己,对方还开玩笑责怪她说:为什么现在才说,还以为你们没兴趣做这单业务呢。虽然这有运气存在,但是必定不试你怎么知道不能成功呢?所以要敢于尝试和突破自己,勇敢行动。
一旦你陷入了等死模式,最好的选择就是行动起来,进入突破模式!挑战和突破可能会有暂时的痛苦,但是等死必然就是往死亡的方向发展,带来更多的不可逆转的损失,必定时间对人是最公平的也是最残酷的不可复制的资源。《战胜拖拉》的作者尼尔•菲奥里在书中写道:“我们真正的痛苦,来自于因耽误而产生的持续的焦虑,来自于因最后时刻所完成项目质量之低劣而产生的负罪感,还来自于因为失去人生中许多机会而产生的深深的悔恨。”
希望今年不要再无目的的徘徊,而是有步骤的进步和等待该等的时机!与大伙共勉。
花时间发愁和徘徊,是等待成本。
花时间尝试和挑战,是突破成本。
举个例子:我在城际列车上遇到一个年轻的女学生,无意间谈及了职业理想,她说09年考研,并且是自己一直感兴趣的的金融专业,但是结果失败,可是意外地得到了一份银行的工作,甚是羡煞了同学和朋友。可是人的通病是容易虚荣,自己也窃喜了很久。可是,心中还是有个愿望就是想考研,但是又怕考不上,不知道今年是考还是不考?我问她,为何害怕?她怕工作影响学习,最终没考成,浪费时间;但是不考始终不安心,已经犹豫思量了半年多了。
我问她,去年每天她用在学习的时间有多少?
她说去年每天3-4个小时,学了大约3个月,考前一周又磨了下刀,强攻了一下,就差5分考上。郁闷难过了好几天。
我又问她,现在你每天思考和烦闹考研这件事情大概花你多少时间?
她说从工作开始到现在(6个月)几乎每天都在想,上班下班都想,上班其实也不那么踏实,纠结极了。
这位女生用来郁闷的时间至少是6个月,和我交流的时候,说明她的这种等待还在持续中。而去年她差几分就考过了,每天才用4小时,用了大约3个月,考前突击一周,简单计算成本,也能看得出等候的时间比突破用的时间还要长,而且是无限持续的状态。
在这个故事里面,这个人陷入一个这样的心智模式:越等待,越没有时间和信心;越没有时间和信心,就越不敢考研。这个人会在今年考研前最终放弃,在新的一年,等待的焦虑会继续消磨这个人的信心和能力,一直到她终有一天完全放弃为止。
当一个人等待与拖延的成本远远高于他真正开始行动所需要的成本,他就会慢慢陷入越等待越不敢行动的怪圈。自己吓唬自己。这个模式称为:“等死模式”。
我的一个朋友,自己创业,有一个误区无法突破,他听到这个“等死模式”之后,做了一个小小的尝试,结果一试验运气很好成功突破,建立了新的自信心。我问他是什么事情成功了,原来这几天,他一直在纠结自己是不是该给一个大客户打电话。这个客户是她的一个重要资源:如果打了,她担心人家觉得自己是刚创业的公司;如果不打,这个单子肯定就没有下文了。比这个更加纠结的是,他已经为这个事情头痛了一星期,开始失眠,和家人开始莫名的发脾气,面对客户越来越没有信心了。
与其在等死模式中消耗自己的心力与体力,还不如去试一试!他克服恐惧心理,勇敢地拨通电话,结果是惊喜地听到对面的客户爽快地答应自己,对方还开玩笑责怪她说:为什么现在才说,还以为你们没兴趣做这单业务呢。虽然这有运气存在,但是必定不试你怎么知道不能成功呢?所以要敢于尝试和突破自己,勇敢行动。
一旦你陷入了等死模式,最好的选择就是行动起来,进入突破模式!挑战和突破可能会有暂时的痛苦,但是等死必然就是往死亡的方向发展,带来更多的不可逆转的损失,必定时间对人是最公平的也是最残酷的不可复制的资源。《战胜拖拉》的作者尼尔•菲奥里在书中写道:“我们真正的痛苦,来自于因耽误而产生的持续的焦虑,来自于因最后时刻所完成项目质量之低劣而产生的负罪感,还来自于因为失去人生中许多机会而产生的深深的悔恨。”
希望今年不要再无目的的徘徊,而是有步骤的进步和等待该等的时机!与大伙共勉。